250是哪里来的

“250”作为贬义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:

战国故事

战国时期,苏秦被齐王用计谋诱杀。齐王将苏秦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上,并声称要重赏杀苏秦的人。结果有四个人前来领赏,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。齐王问他们如何分配一千两黄金,四人回答“一人二百五”。齐王大怒,将这四个人处死,从此“二百五”一词流传下来,用来形容愚蠢、贪婪的人。

民间传说

从前有个秀才,晚年得子,给两个儿子分别取名“成事”和“败事”。一天,秀才让两个儿子写字,大儿子写三百个,小儿子写二百个。结果两个儿子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,秀才的妻子形容他们“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,两个都是二百五”,“二百五”一词由此用来形容做事不成器的人。

唐朝官职

唐朝的长安“市长”京兆尹出巡时,有两名开路的小吏,官名叫喝道伍佰。长安群众将他们共称为伍佰,于是单个伍佰就被戏称为“二百五”,又因为他们手中持长竿,所以又称“二竿子”,后来“二百五”和“二竿子”都成为形容莽撞、无礼、粗鲁之人的代名词。

货币计量单位

古代银子以10两为一锭,500两为一封,250两即为“半封”,谐音“半疯”。民间逐渐用“二百五”来形容那些愚蠢、莽撞之人。

街机游戏

80年代末,街机游戏《Street Fighter》流行。游戏中,如果玩家不受攻击完血获胜,最后会有个男声说:“You win, Perfect”。由于街机喇叭音质差,加上玩家英文水平有限,误将“Perfect”听成“二百五”,并逐渐将这个词汇用于形容被完血打败的玩家,后来“二百五”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也流行起来。

牌九游戏

牌九中有“二板”(四个点)和“么五”(六个点)两张牌,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,被称为“毙十”,是牌九中最小的点数。因此,人们用“二板五”来形容什么事也做不好、管不了的人,后来“二板五”被叫成了“二百五”。

其他说法

  • 从前有个傻瓜,家道中落,去卖传家至宝,宝物标价“卖金二百五十八两”,但他被人砍价到250两就卖了,结果被人嘲笑少要了8两金子,于是“二百五”成为形容做事糊涂的人的代名词。
  • 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,学不像,别人就说他顶多算“半个五百”,因此被称为“二百五”。
  • 古时一吊钱为1000枚铜钱,半吊子为500枚,250枚就更办不了事,因此被称为“二百五”。
这些说法各有依据,但都体现了“250”一词在不同情境下逐渐演变为贬义词的过程。

随机一图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